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97章 替代 (第3/4页)
昱徙封琅邪王,四岁的司马曜则继其父会稽王之位。 司马曜即位的时候是十一岁,没有理政的能力,况且朝中还有一个权臣桓温,司马曜就是一个傀儡皇帝。 东晋从司马睿开国江左以来,一直处于士族门阀轮流支配之下,形成门阀政治的格局,而除了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昭稍有作为以外,其他皇帝都是几乎傀儡般的存在。 到了简文帝司马昱时,这种皇权不振、士族专权的局面更达到极点,桓温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政,连谢安都视其为君,史称政由桓氏,祭则寡人,而他的野心则是要简文帝禅位于己,达到倾移晋鼎的目的。 简文帝登基仅八个月便得了重病,于咸安二年七月二十三日连发四诏,催促尚居姑孰的桓温入朝辅政,桓温故意推辞;五天后,简文帝病情加剧,遂册封会稽王司马曜为皇太子,并遗诏大司马温医周公具设故事又说:“少子可辅者辅之,如不可,君自取之。” 司马昱死前留下了一道给桓温的诏书,内容是:若是司马曜当不好这个皇帝,你可取而代之。 估计是司马昱也怕那句谶言应验,晋朝毁在司马曜的手中。 此时的晋朝国运可以说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,因为桓温完全可以凭借简文帝遗诏而篡晋自立,这是其他士族所不愿看到的。 但是这道诏书却被王坦之给撕了,本来桓温就在朝中就如日中天了,你再留下这么一道诏书,我们王氏还活不活了,其他氏族不是要完蛋了。 所以司马昱被迫把诏书改为命桓温摄政。 桓温确实不满足于摄政的地位,明明再往前走一步,他就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