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_704【柏林】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704【柏林】 (第3/5页)

了,现在两人的历史学术文章都是分开署名发表的。汤因比已经沦为英国政府的御用学者,《历史研究》第三卷的某些观点是违心的,只不过汤因比还保留着学者底线,把真话藏在假话后边,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。

    然而,汤因比已经是国际学术权威,他的著作观点不容置疑。包括中国此时的许多史学家,在读汤因比的作品时,往往都不带脑子,英国文化学术扩张随着《历史研究》第三卷风行全世界。zWWx.org

    直至二战结束,《历史研究》的后续内容出版,汤因比依旧靠着学术文章影响全世界。这本书的内容,是跟英国外交政策息息相关的,比如战后通过文化“捧杀”,引导美国和苏联对立,顺便把中国也一起绕进去。

    “冷战”的文化学术基调,完全可以在《历史研究》当中找到影子。

    正因为汤因比利用学术理论挑起两极对立,到了1950年左右,他的学术思想遭到许多历史学者的抨击。

    没有谁是圣人,汤因比有自己的祖国,他的学术就是为英国服务的。

    于是乎,这个时空的史学界,就出现了两个版本的《历史研究》。前两卷为周赫煊、汤因比合著,从第三卷开始,他们虽然还保持着交流,但学术思想已经分道扬镳了。

    到了21世纪,后来的史学家们,普遍认为周赫煊版的《历史研究》更为纯粹,而汤因比版本掺杂了太多私货。

    下午时分,众人抵达柏林火车站。

    这次虽然没人出钱组织,但迎接周赫煊的依旧很多,而且全部都是华人。

    纳粹德国是没有文学的,政府已经明文规定,“政治”等于“文学”,“文学”就是“政治”,这两个词汇已经合二为一了。所以,周赫煊在德国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