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容错率  (第1/7页)
    司马昭小时候总犯错。    犯了错就要受罚,他还小的时候,张春华会用打手心的方式修理顽劣的幼子,小竹板雷厉风行地落下,打得司马昭哇哇大哭,挨打过后能消停好一阵子。但是后来司马昭长大了,习武射箭之后手掌不再似幼年一般柔嫩,对小竹板不再畏惧,于是惩戒他的方式就变成了跪祠堂。    那时候他的一系列弟弟都还尚未出生,兄长司马师又几乎不犯错,于是夜晚的祠堂被司马昭包场。他和司马家列祖列宗的灵位互相审视,他没怎么反省,脑子里都是些稀奇古怪的问题:祖宗们活着的时候也会犯错吗?犯错之后也要跪祠堂吗?他们认识现在跪在祠堂里的自己吗?    天亮获赦之后,他把自己在祠堂跪出的疑惑反馈给兄长,兄长很罕见地没能答复。于是司马昭一拍脑袋说算啦,等哪天我自己被摆上去,不就知道了吗?    他还有另一个困惑亟待解答,他问司马师:哥哥,你怎么从来不犯错呀?    这些都是建安年间、黄初年间的事情了,已经过去很久,但是他还记得兄长当时的回答——    父亲也从来不犯错,因为他知道犯错的代价他承担不起。    而司马昭人生的容错率和父兄不同。    相对高容错率的人生让他活得比兄长潇洒不少,司马师一个交友不慎就被明帝闲置数年,而他却能在同一个皇帝的手底下封侯,其间缘由绝不仅仅是曹叡的双标。    直到后来曹叡死了,局势变了,他的哥哥才得以再次被魏室启用。再后来,正始十年的正月,他们的父亲发动了一场容错率极低的兵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