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遥游_第436章 财帛动人心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36章 财帛动人心 (第2/5页)

描写仔细,一一登记造册。

    为了把这事做得仔细,包继业甚至花钱找来一个落第文人。这样的人就不只是识字那么简单了,有些文采,东西也就记载得详尽确实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的落第文人可不等于落魄。须知但凡能去参加科举考试的,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穷人,家境都很富裕,否则根本无力支撑如此巨大的花费。极少数没那么有钱的,也是整个家族、宗族、村庄,合资集力进行培养。这也是官员无论如何发达,不管做到多大的官儿,也摆脱不了宗族的影响与约束的原因之一。.ZWwx.ORG

    因为那年代印刷技术落后,光是一本书至少就得二吊钱,相当于1500至2000千元左右。一个有资格去科考的书生所读过的教材,随随便便都相当于几十万。

    更不要说还有纸墨笔砚的消耗,每年往返一个多月去参年省里的乡试,往返两个多月去参加长安的会试,一路的餐饮、住宿费用。聘请名师、交结名流的费用……

    文人即便是科举不中,什么功名也没有,也已长大成人,自立门户,境况比起小民来说,也要优渥的多。通常这种情况下,他们有几条路好选:一种是祖上有遗产的,那就好办了,科举不中,那就做乡绅,做大地主。

    第二种是托身豪门,做门客、做幕僚,地位和收入也不低。

    第三种是托身空门,能诗能画的,做个和尚也是雅僧,很快就能混出相应的地位和名声。

    第四种是他人接济,这时就看出一路科考,结识的权贵、名流、富有同学的好处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