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百零七章 塞外闻鹤唳,中原驰铁骑7  (第6/9页)
汉末三国兵制。    现在,接着上一章,继续为您说。    重口味的军粮…还有糟糠。    乱世中的百姓很难吃得到完整的谷物,只能吃些米糠、麦屑、豆茎甚至桑叶,树皮一类的粗糙食物来果腹。    三国时江夏豪强李通,在饥荒时曾与部下分食糟糠,大得人心。    最终其人兼并周遭大小势力,成了独擅一方的“小霸”。    遭岁大饥,(李)通倾家振施,与士分糟糠。(士)皆争为用,由是盗贼不敢犯。--《魏书李通传》    后世称其作“李通淮汝、臧霸青徐”。    献帝东归之时,路过洛阳断壁残垣之时,君臣曾吃过田鼠脯。    最后是人脯。    本小。说首--发^站>点&~为@:塔读小说APP    以人为粮,是三国时代最黑暗的故事。    在古代的饥荒期,人相残食几乎是不成文的规矩。    史书中寥寥数笔的“大饥、人相食”不知隐含着多少心酸血泪。    三国时代有明确的“食人”或“制作人rou干粮”记载者,有刘备、王忠、臧洪等人。    刘备与王忠属于被逼无奈。    建安元年(196)刘备遭袁术、吕布夹击,进退失据,在广陵海西县断粮,麾下自相残杀。    靠着糜竺散尽家财,刘备方才稳住士气。    (刘)备军在广陵,饥饿困败,吏士大小自相啖食,穷饿侵逼。--《英雄记》    王忠则是在三辅大乱(194-195),向荆州逃荒时被逼食人。    三辅乱,(王)忠饥乏啖人,随辈南向武关。--《魏略》   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